新闻中心
翻译领域
- 光盘文件翻译
- 磁带文件翻译
- 英语排版
- 德语排版
- 日语排版
- 法语排版
- 韩语排版
- 葡萄牙语排版
- 俄语排版
- 翻译排版
- Quark Xpress
- indesign排版
- pagemaker排版
- ppt排版
- pdf排版
- word排版
- 文字排版
- 图文排版
翻译语种
专家解读同声传译专业
什么是“同声传译”?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即时的口头翻译”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同声传译专业”对学生的外语基础有怎样的高标准要求?这个专业的学生为什么没有课本?这些学生是怎么做到“一心二用”、“一心多用”的?数量有限的毕业生能否满足市场需求?
解说:这是一个高薪的职业,一天可以收入上万元。
同期:辅仁大学教授 杨承淑
就这个行业来讲,全世界都是相对报酬高的。
解说:这是一个神秘的职业,从业者具有敏锐的反应,超强的记忆力,和特殊的思维方式。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 邱鸣
从事这个同声传译的真是如履薄冰,非常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
解说:什么样的人才适合从事这个职业神秘,哪里可以学到这种特殊的技能?本期《专业导航》将会给您揭开“同声传译专业”的神秘面纱。
解说:这两个正在给日语影片配音的女孩,一个叫崔樱朵,一个叫房迪,她们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三年级的学生。她们给日本电影配音并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参加一次全国性的同声传译大赛做准备。
同声传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十分神秘的。比如在一些国际性的会议上,虽然发言人是中国人,讲的是汉语,或者是美国人,讲的是英语,但是大家通过耳机听到的都是自己国家的语言。这其中就是同声传译在发挥作用,那么同声传译到底是什么呢?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 潘寿君
一般翻译它是分笔译和口译,口译当中有同声传译,还有交替传译,这个交替传译就是说人家讲一段,你翻一段,这个同声传译就是同时的。
解说:同声传译就是在一个人说话的时候,翻译员把他说的话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同步说给另外的人听。在这个过程中,翻译人员好像是一部智能电话,电话从一端说的是英语,从另一端传出来的声音却是汉语。其实,同声传译就是一种即时的口头翻译。
口头翻译练习片段
解说: 崔樱朵和房迪所在的地方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同声传译专业的练习室,她们正在进行同声传译的练习。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学生 崔樱朵
她在翻译的时候我会记下很多的关键字,比如说主要就是数字,然后就是让他可以,比如说反应不过来的地方,一些动词、一些数字马上训练地给她这样子就可以让他更连贯一些,不会影响他的翻译,因为同传还是需要两个人配合,因为一个人其实还是非常辛苦的。
解说:这间同声传译训练室也是即将开始的比赛使用场地。2008年11月9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中国翻译协会将共同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口译邀请赛”。将有来自清华、复旦、南开、北外、北语、上外、北京二外等20所院校的选手参加本次比赛。比赛分为日语和英语两个语种,比赛的内容是——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在比赛的同时,活动的举办方还将邀请了国内外众多口译专家为学生们介绍同声传译专业的学习方法。
同期:欧洲翻译研究学会主席 丹尼尔吉尔 (英语采访)
学习同声传译需要特殊的思维方式,你要学会分析问题,判定结果。我们大家都有好奇心,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的去探索。因为,作为一个从事口译工作的人,你会发现自己的知识总是不够用,所以必须去不断的学习。
解说:在这次比赛当中房迪参加的日语交传的比赛,崔樱朵参加的是日语同传的比赛。同传和交传是口译的两个主要的方面,作为同声传译专业的学生这个方面的技能都需要掌握。
同期: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 刘津
同传也好,交传也好,说到底其实是一个交流,是一个推动交流的过程,翻译不是一个机器,它是一个交流,帮助听众更好地获取说话人的信息。所以它是一个一个交流的桥梁。
解说:架好这座交流的桥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事同声传译专业的学生需要不断的温习外语知识,同时还要习惯外国人的思维方式,不能够用中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处理外语。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学生 崔樱朵
就是让自己大脑就是每天都在运转,比如今天我不练的话,马上脑子就会停了,这样的话再去上课的话就要恢复,总共就两个小时的课,你恢复就得用一个小时,那另一个小时呢?就等于你真正练习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了,所以就让自己时刻在翻译的状态当中。
解说:由于同声传译工作需要翻译的内容随机性很强,这就要求学习这个专业的学生必须做够的知识量去应付各种意想不到情况。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学生 房迪
因为翻译是,你不一定是给谁翻,有的时候可能给东京的人翻,东京的话,那是标准的日本语,但是要是给大阪那边的人的话,他会有很多方言,而且口音也非常的重,你要是一点儿也没有接触过的话,我估计很难翻了就,所以这方面其实很需要的,就是你听也好,平常练习也好。
解说:同声传译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那么你能够想到这样的专业居然在教学中没有固定的课本?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学生 崔樱朵
我们没有教材,都是老师抽一些文章,让我们去翻的。
解说:在进行同声传译工作时,翻译员处在一个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在这种状态下会出现样意想不到的情况呢?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学生 崔樱朵
我翻完每次内容我都是忘得一干二净的。
解说:《专业导航》——解密同声传译专业稍后继续播出。
解说:成为一个合格的同声传译人员不仅仅要掌握扎实的外语知识,还需要有宽阔知识面,对于大多数的本科生来说很难做到这一步,学校在培养同声传译专业的人才是一般都倾向于培养研究生阶段这方面的人才。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副校长 邱鸣
因为在本科生阶段,那么更多的是一些课堂的学习基础的这个,打一些基础,那么将来在这个研究生阶段呢,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的这种实习的机会,实践的机会。
同期:辅仁大学教授 杨承淑
基本上在本科是不太考虑培训口译的人才,或者是笔头的专业的人,而是到了研究生专业才能开始培训,当然本科会做很多的准备,可是本科不面向配一个立即可用的口译人才。
解说:参加比赛的选手大多都是来自各个高校的研究生,本科生的所占的比例很小。这样的情况是不是对于本科不是很公平呢?但是,11月10日复赛的结果却十分出人意料。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选派的两个参赛选手崔樱朵、房迪两位本科生战胜一些研究生,顺利通过复赛进入了决赛。她们究竟掌握了什么样的诀窍,经过了怎样的训练呢?采访的结果更加让人吃惊。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学生 崔樱朵
崔樱朵:我们没有教材,都是老师抽一些文章,让我们去翻的。
记者:就是跟老师学?
崔樱朵:对,跟老师学,基本上都是老师去找。
记者:有没有专门针对同声传译的练习?
崔樱朵:针对同声传译的啊,现在我们反正没有用,具体有没有,自己也没有太关注,因为基本上就是跟着老师走了了,就是老师会找一些视频、音频让我们去翻,没有书。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 邱鸣
但是坦率地讲,这些同传的教材,从今天来看,可能作为真正的翻译的同传的培养,这些教材可能还是不是很完善的。
解说:由于同声传译专业在国内是一个新兴专业,目前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材,而且各种学术观点很多,一些同声传译专业的学者甚至认为这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身就不需固定的课本。那么没有固定的教材,学生是怎样学习这个专业的呢?
同期:北京语言大学学生 陈艺
比如说老师会拿一个材料,让你现场翻,但是最开始基础的时候,老师念那个材料,然后我们跟着他复述,然后我们在复述的过程中,在纸上写那个数字,从一百开始倒着写,然后保证你能够把注意力分成两个部分,一方面你要听说话人,然后你自己一方面要自己头脑里面还要进行翻译,就是最简单的一个开始,叫做分脑的练习,练了大概一两次,在集训的时候。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 邱鸣
有这方面的分析,就是说大脑的活动,它是分为几个区域,怎么样来这个刺激大脑,怎么样形成一个反射,语言的反射。但是作为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就是,这个对学生来进行一些实际的操练,那么在这个操练的过程当中,那么来形成一个条件反射吧,形成这种我们所说的熟能生巧,当然这里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技巧。
解说:除了对大脑的思维方式的训练,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对于做好同声传译工作也非常重要。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 邱鸣
这么一个消息,比较容易心脏突发疾病的几个职业,一个是股票市场的交易,还有一个就是同声传译,反正看到这么一个消息,是真是假咱们不说,反映出来同声传译是需要高度的紧张,因为他一般我们的这个翻译,他是先有输入,输入完了在脑子形成一个过程之后,他再输出,那么他是两个过程,现在他是两个过程同时进行,既有输入,又有输出,那么这里头呢,还牵扯到有一些这个,不同的文化的背景的一些,他讲到的一些知识,或者说一些口音,一些这个方言等等的因素,所以应当讲,从事这个同声传译的真是如履薄冰,非常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
解说:在这种精力高度集中的状况下,人非常容易疲劳。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同声传译的人员每隔15分钟左右就会轮换一次,以便缓解压力。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般会有两个以上的翻译员来协作完成工作。
同期: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 刘津
记者:如果是二十分钟,或者是15分钟,你觉得在体力方面能受得了吗?
刘津:我们一般练会按照这个,就是至少你得让它十五分钟,但是也因情况,如果说说话人的内容比较密集的话,当然就是15分钟-30分钟比较累一点。
记者:这个累是什么感觉?
刘津:可能一个人一个情况,但是我的情况我会觉得比较饿,然。
记者:比较什么?
刘津:饿,我会觉得饿,然后自己的脑袋会觉得集中力会差一点。因为毕竟同传是一个你需要高度集中,同时你的大脑分工要很协调,你要有一个很好的一个速度,就是说你的节奏要很好,你一边信息进来,一边处理,一边输出,这个节奏要很好,可能时间长了,你的压力大了,你的注意力没办法那么集中,但是你的速度如果打乱了,或者是节奏打乱了,就有点手忙脚乱的感觉。
解说:虽然同声传译工作是在高度紧张的状况下进行的,但是产生结果却出人预料。在复赛结束以后,记者像崔樱朵了解比赛当中的情况。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学生 崔樱朵
我翻完每次内容我都是忘得一干二净的,刚才碰到老师,老师也问我今天翻的什么内容,我就一片空白,我什么都不记得了。
解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她在注意力高度的集中的情况下,为什么不记的自己所说的内容呢?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学生 房迪
同传是属于一个遗忘的过程,就是主要是看你的反应,如果这个词出现以后,你马上就反应过来了,然后你有一个预测的能力,把下面要说什么,然后预测出来的话,你这句话就可以说下去,但是最重要的是一个反应的能力和忘记,就是脑子里面不能存东西,但是交传是一个记忆的过程,就是他前面说完那句话以后你必须记住那个信息点,信息点得敲到,然后把这个信息记忆下来之后把它传达出去,所以就是这样一个,就是一个忘记的过程和一个记住的过程。
解说:跟同声传译专业的这些特性,有经验的老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法。交替传译相对同声传译,需要翻译员有良好的记忆,和重点词汇的把握能。同样的一句,经过传递、翻译会发生一些变化。在交传比赛的决赛中,每个参赛者的需要翻译的试题都是一样的,那么他们的答案会是一样的吗?
解说:同声传译专业的学生可以每天挣到几千元,甚至是上万元,同声传译专业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报酬呢?
同期:台湾辅仁大学教授 杨承淑
就这个行业来讲,全世界都是相对报酬高的,因为它的门槛很高。
解说:面对这样高的报酬,我们怎样才能够跨入同声传译专业的门槛呢?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 潘寿君
一般他们入学的时候就有六年或者更长的学习外语的经验。
解说:《专业导航》——解密同声传译专业稍后继续播出。
解说:在前面的节目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比赛中本科生居然战胜了大多数研究生。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主任 潘寿君
我们招生是这样的,就是从全国的外校,外语学校,还有归国子女当中选拔,一般他们入学的时候就有六年或者更长的学习外语的经验,也就是说学习日语的经验。
解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的日语翻译专业属于提前招生的专业,每年大概招生100名学生,在这100名学生中学校会挑选出一些日语功底扎实的学生大概有20名进入同传班。虽然这些学生已经进入同传班,学习日语同传专业,但不是代表这些学生可以一直在同传班学习。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副校长 邱鸣
我们有三个普通班,一个同传班,那么在几年的人才培养过程当中,我们要实行淘汰制,就是说一定在这个,我们不是末尾淘汰,而是就是说你的成绩达不到一定的标准之后,那么我们就要淘汰出局,你要去普通班,同时这些普通班的优秀的学生,刚一入学的时候,他是普通班,但是到二年级、三年级,他的不断的努力,他的成绩不断地提高,他如果达到我们同传班的这种标准,我们也让他进入同传班。
解说:经过层层选拔,同声传译专业的学生虽说在本科阶段,但是每个人的日语功底都非常扎实,加上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同传专业有这很强的师资队伍,这样本科生就具备了和研究生一决高下的实力。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刘津拔得英语同传头筹,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崔樱朵获得日语同传组第一名。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洪磊获得英语交传组第一名,而日语交传的第一名由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钱培璐获得。房迪在日语交传组的比赛中获得第二名。
解说:目前,国内一些有条件的高校都在陆续开设同声传译专业,但是招生和人才的培养同样都很严格。
同期:台湾辅仁大学教授 杨承淑
就这个行业来讲,全世界都是相对报酬高的,因为它的门槛很高,你必须具备语言知识技巧这三者的融合,而且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养成。它具有那种服务业的属于客制化的条件,然后又有意志性,就是你第二个人来结果是不同的,而且是同时性的生产跟消费,所以这个翻译做完了也就不能挽回了,那也不能储存,有这样子的特点的行业,它的报酬通常都高。
解说:同声传译专业的高要求,让这个专业变得非常紧俏。而且,随着中国对外交流的加强,这个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在不断扩大。
同期:日本杏林大学教授 塚本庆一
以前我在东京是经常要召开国际会议的,我自己有一个经验,以前每个月至少用这么一次,不限于英语,不只是只对日语跟汉语之间的,那么最近少了,为什么呢?只有在北京才能吸引各方面的人才,才能吸引整个世界的名牌的企业和权威的人士。
解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将在2009年迎来第一批同声传译专业本科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将会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
同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副校长 邱鸣
对同声传译人才市场的需求是非常的,非常强烈的,那么现在据这个《中国人事报》的一篇报道,前来全国从事同声传译的,那么这里面包括英文、包括日文、包括各个语种,现在大概是500人,但是这个500人只能满足,就是市场需求的10%,就是说还有90%的缺口,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我们培养这个同声传译的人才,那么对于整个的中国的对外交流、发展、经济建设,我们都是非常具有意义的一项工作。
- 上一篇:专业口译人才训练原则与方法
- 下一篇:世界上使用各种语言的国家